24節(jié)氣丨秋分:秋意濃,天漸涼,愿珍重

來源:大地仁咨詢???? ?公司動態(tài) ????|???? ?2020-09-22 08:57:19
9月22日,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(jié)氣中的第十六個節(jié)氣——秋分。

秋分者,陰陽相半也,故晝夜均而寒暑平。

秋分是一年之中最“平衡”的時候,全球晝夜等長。

“一場秋雨一場寒,十場秋雨好穿棉。”秋分到了,意味著正式進入秋季。
秋分三候
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:

一候雷始收聲丨秋分以后,下雨不會再打雷,再也不用擔心夜晚會被驚雷嚇醒。

二候蟄蟲坯戶丨秋分過后,晝短夜長,天氣變冷,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洞穴之中,以防寒氣入侵。

三候水始涸丨秋季由于天氣干燥,水氣蒸發(fā)快,降雨量也開始減少,湖泊河流中的水量變少,一些沼澤及水洼處變得干涸。


秋分習俗
秋分時節(jié)有很多習俗,比如秋祭月、吃秋菜、送秋牛、粘雀子嘴、豎雞蛋、放風箏、品秋蟹等。

秋祭月古有“春祭日,秋祭月”之說,秋分曾是傳統(tǒng)的“祭月節(jié)”?,F(xiàn)在的中秋節(jié)則是由傳統(tǒng)的“祭月節(jié)”而來。據(jù)考證,最初“祭月節(jié)”是定在“秋分”這一天,不過由于這一天在農(nóng)歷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,不一定都有圓月。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。所以,后來就將“祭月節(jié)”由“秋分”調(diào)至中秋。
吃秋菜在我國嶺南地區(qū),昔日逢秋分那天,全村人都去采摘“秋菜”——一種野莧菜。采回的秋菜一般與魚片“滾湯”,名曰“秋湯”。“秋湯灌臟,洗滌肝腸。闔家老少,平安健康。”一年自秋,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,身壯力健。

送秋牛秋分那天,有挨家送秋牛圖的人。“秋牛圖”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節(jié)氣,還要印上農(nóng)夫耕田圖樣。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說唱的人,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順應農(nóng)時的話,祝福收成好。

粘雀子嘴秋分這一天農(nóng)民都按習俗放假,每家都要吃湯圓。人們把不用包心的湯圓煮好,用細竹叉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,名曰粘雀子嘴,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。


豎雞蛋“秋分到,蛋兒俏”。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這一天,我國很多地方都會有不少人在做“立蛋”試驗。

放風箏秋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。各式各樣的風箏大者有兩米高,小的也有二、三尺。人們不僅放風箏,還要相互比賽看誰放得高。

品秋蟹“秋風起,蟹腳癢;菊花開,聞蟹來。”秋分時節(jié),最宜品蟹。此時蟹肉肥嫩,味美色香。但螃蟹性寒,食用注意適量。

秋分養(yǎng)生
秋分之后,陣陣秋風襲來,氣溫逐漸下降,寒涼漸重。在養(yǎng)生方面,提醒您注意以下幾點:

胃部保暖,防止寒涼丨秋分以后,氣候漸涼,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,如防護不當就容易引發(fā)胃腸道疾病。因此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,適時增添衣服,夜晚睡覺蓋好被子。

早睡早起,起居有常丨秋季,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,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,宜早睡早起。早起有助于舒暢肺氣,保持一天好活力。


飲食溫潤,宜食辛酸丨不同于白露時節(jié)的“溫燥”,秋分的“燥”是涼燥,因此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、溫潤為主的食物,如芝麻、核桃、糯米等。還可適當多吃些辛酸味、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,特別是白蘿卜、胡蘿卜。另外,藕、梨、柑橘、山楂、百合等都是除燥養(yǎng)陰的佳品。

適量運動,輕松平緩丨秋季養(yǎng)生,宜以“收”為主。此時最適宜的運動莫過于登山,在晴朗的日子里,登高望遠,保持身心愉悅。也可選擇步行、打太極拳、騎自行車、跳舞等輕松平緩、活動量不大的項目。運動時以周身微熱、尚未出汗最佳,汗出即可停止,切勿大汗淋漓,這樣既可得到鍛煉,又可避免寒氣通過毛孔進入人體,引發(fā)疾病。

調(diào)養(yǎng)情緒,放松心情丨秋季隨著陽光減少,萬物凋敝,人們悲愁情緒上升,故有“秋風秋雨愁煞人”之說。秋分之時,“精神調(diào)養(yǎng)”非常重要。因此要注意培養(yǎng)樂觀情緒,保持心神安寧,以適應秋天平容之氣。
秋分,也是收獲的季節(jié),是一個禮贊豐收的節(jié)日。

2018年,經(jīng)黨中央批準、國務院批復,將每年秋分日設立為“中國農(nóng)民豐收節(jié)”。

今年的秋分,也正好是中國第三個農(nóng)民豐收節(jié)。

 
這個秋天,讓我們一起品嘗豐收的喜悅,收獲前行的力量,不負好時光!

秋意濃,天漸涼,愿珍重。愿我們的工作與生活,都能恰如其分。